来源:米兰体育免费下载 发布时间:2025-09-28 20:36:12
米兰体育app怎么下载:
2025年9月21日晚,央视《财经调查》栏目一则深度报道,撕开了江苏南通、浙江嘉兴等地家纺市场的“遮羞布”。
这场被曝光的造假事件绝非偶然,而是南通家纺产业在快速地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。造假产业链之完整、手段之隐蔽、规模之庞大,令人震惊。从直播间的话术包装到生产环节的材料替换,再到辅料店的检测报告伪造,完整的造假“一条龙”服务链浮出水面,彻底撕裂了花了钱的人“南通家纺”这一区域品牌的信任。
曾经鼎盛一时的南通家纺到底怎么了?当数量惊人的“害群之马”将消费者的信任透支殆尽,这里的家纺产业又将何以为继?
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南通家纺产业的历史与荣耀。南通被誉为“中国现代第一城”和“家纺之城”,家纺产业年交易额高达2500亿元。距离南通市区约半小时车程的叠石桥国际家纺城,更是全国最大家纺交易中心。而南通家纺产业的发端,则源于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前生于1895年创办的大生纱厂。
20世纪70年代,叠石桥还是一座普通的乡间石桥。在见证绣品市场兴起后,叠石桥在20世纪90年代加速崛起形成家纺之都,并逐步成为南通家纺的“心脏”。目前,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拥有覆盖“研发设计、纺纱织造、印染整理、成品缝制、销售物流”的全产业链,周边集聚了4000多家成品生产企业、2400余家面辅料商、超5万家电商企业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南通家纺年产量超12亿件,平均每分钟生产1350套套件、670条被子和340只枕头,叠石桥和志浩两大市场年交易额超2400亿元。
今年初,南通出台推进新型工业化2025年行动方案,提出全方面实施“新型工业化十大行动”。其中提到,2025年高端纺织集群要实现2500亿元产值。
然而痛惜的是,如今的南通家纺行业已良莠并存、鱼龙混杂,良心商家苦苦支撑,不良商家肆意妄为。造假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,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紧密配合。
镜头下,“豫鑫家纺”“诗锦家纺”“柏焰家纺”等多家家纺店的造假行径触目惊心:化纤冒充纯棉、虚标支数、擅自粘贴非法售卖“A类”安全类别标签,甚至销售“三无”产品。更令人咋舌的是,当地辅料店竟能提供附有虚假二维码的伪造检测报告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造假“一条龙”服务。
纺织品的支数是衡量纱线细度的核心指标,数值越大,纱线越细、面料越细腻。然而,央视记者调查发现,江苏南通、浙江嘉兴部分商家虚标床上用品支数,将40支的产品谎称为100支甚至170支。一些直播间里热销的“高端四件套”,宣称高支数、百分百棉,但实际上并非如此。
除了虚标支数,还存在材质造假。在南通“豫鑫家纺”的门店内,一款批发价仅95元、年销20多万件的四件套被宣称为“全棉磨毛”,但实际含35%化纤,以此减少相关成本,再贴“全棉”包装宣传。更有甚者,直接将“木棉皱皱纱”(纯化纤)包装成“长绒棉”销售。
此外,A类标签滥用、虚假检测报告、“三无”产品横行等都是不良商家的惯用欺诈手段。更为触目惊心的是,像这样的造假现象,并非少数,反而规模颇为惊人!在南通诗锦家纺,负责人毫不避讳地说,为了企业能多挣钱,无论材质、类别如何,他们都会给产品打上A类标签。仅“木棉皱皱纱”四件套,他们的年销量就超30万件。
而在南通百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,工作人员也毫不避讳地表示,他们生产的四件套,A类标识和支数,很多是虚标。在一家名为“源代码”的公司里,工作人员同样直言不讳:他们生产的所谓的高品质材质、高端四件套,基本都是吹嘘出来的。
在销售环节,线上直播间和线下家纺城相互配合,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。一些直播间里,主播们的推销线支长绒棉”“A类母婴级加厚保暖”,再搭配“破价福利”“流量换成交”的销售承诺,消费者的确很容易动心。
直播电商的兴起,一方面为家纺公司能够带来了新的销售经营渠道,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的问题。为此,部分商家打着“南通家纺”的旗号以次充好、虚假宣传。只有通过这种手段,那些普通产品才能卖出好价钱,这在电商销售平台上,是一个公开的秘密。
当央视记者质问某辅料店为何提供假检测报告,工作人员冷笑:“整个南通都这么干,你去举报啊!”这种“法不责众”的心态,暴露了监管漏洞。
现行家纺标准多年未更新,对支数等关键指标缺乏强制检验测试要求,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;私域直播等新兴销售经营渠道隐蔽性强,监管难度大,部分商家为了低价竞争铤而走险;与此同时,消费者很难凭肉眼判断床品真伪,容易掉入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之中。
源头监管缺失,小作坊无资质生产,市场准入门槛低;电子商务平台纵容,虚假宣传投诉处理滞后,刷单、好评返现成常态;消费者维权成本高,检测费用高昂,诉讼流程复杂,多数人选择忍气吞声,构成了造假横行、消费者难以维权的三大顽疾。
造假行为对整个南通家纺行业的信誉都是极为严重的损害。当“南通家纺”这个品牌与“假货”联系在一起时,花了钱的人整个行业的信任度一下子就下降,这不仅影响了涉事企业,也影响了所有诚信经营的企业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种“法不责众”的行业环境,使得诚信经营的商家生存空间被挤压,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恶性循环。
被媒体曝光,对南通家纺业来说是一件刮骨疗毒的幸事,同时,南通当地监管、执法部门也立即行动起来了,启动“自体免疫”疗法。
9月21日晚被曝光,9月22日早晨南通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发出情况通报:目前已对9家涉事经营主体调查取证,抽样检测产品67批次,先行登记保存、查封扣押涉案物品7389套(件)。
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,将举一反三,迅速开展家纺行业规范整治秋冬专项行动,持续深化常态化监管,坚决打击违反法律法规行为,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的人合法权益。
南通市场监督管理局的“秋冬专项行动”开了个好头,但根治顽疾还需长效机制。重中之重是,监管要“长牙齿”。当前,家纺产品检验测试标准滞后、抽检频次不足,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。不妨借鉴“飞行检查”模式,不定期抽查,让“临时抱佛脚”式造假无处遁形。
然而,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造假问题,南通还要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,比如推行“标签溯源码”,扫码可查生产全流程;还要对直播带货进行严格规范和长周期回放、回访,违规即重罚,极大提高造假者的违法成本;此外,还要建立消费者集体诉讼机制,降低维权成本。
当前,南通家纺产业处于一个信任危机的十字路口。一方面,它拥有全国最大的家纺交易中心和庞大的产业规模;另一方面,造假新闻的曝出严重损害了其区域品牌价值。
“人无信不立,业无信不兴。”这句古训在南通家纺业却成了某些商家的“耳旁风”。央视曝光的造假事件,既是危机也是转机。但信任重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需要产业、政府、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。
南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快速反应,展示了整治行业乱象的决心。而对产业而言,品质才是永恒的竞争力。只有坚决斩断造假链条,严惩制假售假的不法商家,才能让优质优价成为市场主流,让我们消费者买到放心的真品质,让行业信誉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。
深夜的直播间里,主播仍在喊着“家人们冲单”,而无数家庭的床上,正铺着可能危害健康的“假标签”四件套。这不是简单的商业欺诈,而是对公众信任的公然践踏。
直播电商的流量红利不应建立在品质欺诈之上,产业健康发展的道路更不能被短期利益阻断。南通家纺产业要实现从“南通制造”到“南通创造”的转变,一定要坚持品质为先、诚信为本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,续写“家纺之城”的辉煌篇章。
南通家纺产业的未来,取决于每一个从业者的选择。“风声”过后,是继续在造假的灰色产业链中沉沦,还是痛定思痛、重塑诚信?这是一个关乎行业命运的重大抉择。南通家纺产业若能借此事件反思问题,痛定思痛,重建信任,推动产业升级,或许能在危机中找到新的商机,以“品质”之优稳立世界家纺业的潮头;反之,必将进一步名誉扫地、病入膏肓。
唯有以品质为舟、以诚信为帆,南通家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行稳致远,真正的完成从“量”到“质”的飞跃。